近日,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大會以“人機協同催生教育新生態”為主題,匯聚國內外教育、科技、企業等領域專家學者及一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新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路徑,思考如何構建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智慧教育新生態。
教育部副部長吳巖在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的飛速迭代深刻影響教育,教育數字化是關乎教育強國成敗的戰略要務。中國正推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教育各領域,實施戰略行動三年來已帶來五大變革:一是改變學生的“學”,通過AI構建公平、智慧、便捷的學習環境,實現“有教無類”,尤其助力特殊教育;二是改變教師的“教”,將AI融入教學全流程,促進優質資源沉淀與共享;三是改變學校的“管”,提升決策精準度與服務水平,推動教育治理智能化;四是改變高??蒲蟹妒?,在量子計算、生物制藥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五是正在改變教育形態,重塑師生關系和學??臻g。
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于吉紅在致辭中表示,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迅猛發展,教育正經歷深刻重塑,數字化轉型是全球教育變革的必然方向。面對“智能時代、教育何為”的時代課題,高校要切實擔負使命,主動引領數字教育變革,推動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積極創新人才培養范式,構建拔尖創新人才成長新模式;探索學科交叉融合,助力重大原始創新;持續深化教育數字合作,共同助推全人類的教育長遠發展。
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席主持人黃榮懷發布描繪教育2050未來圖景的著作《智慧教育:邁向教育2050的路徑》。黃榮懷表示,該書以“檢視全球數字變革過程、識別智慧教育基本形態、優化教育數字轉型路徑、擘畫智能時代教育圖景”為基本邏輯,旨在探討“智慧教育如何成為2050教育的全球共同目標”。全書分為四篇,分別從教育數字化轉型、智慧教育的表現性特征、智慧教育的建構性特征以及智慧教育的未來圖景四個維度展開深入探討,力圖構建一個全景化的智慧教育研究框架,為智能時代教育變革提供學術借鑒與操作思路。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郭新立認為,AI于中國教育而言,既是戰略機遇,也是影響教育發展的關鍵變量。AI正有力推動著教育教學與科研模式的變革,促使傳統課堂結構發生改變,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全新要求。他分享了山東大學使用AI賦能教育的案例,呼吁加快構建智能時代教育新形態,更好地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成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永智指出,教育變革的當務之急在于重建課程邏輯,明確“學什么”比“怎么學”更重要。他分享了《中國智慧教育發展報告(2024-2025)》。報告提出,中國智慧教育發展理念以“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的“3C”理念筑基,以“集成化、智能化、國際化”的“3I”的路徑創新,“應用為王”作為一條主線貫穿智慧教育發展全過程。
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袁軍指出,數據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生產要素和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資源,高質量數據集對賦能智慧教育至關重要。他建議,立足實際需求,明確建設目標;完善標準規范,形成發展路徑;創新制度機制,繁榮產業生態。
據介紹,本次大會由北京師范大學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教育學部、心理學部、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承辦。(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