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輕撫渤海灣,天津港滾裝碼頭晝夜不歇,前往巴基斯坦卡拉奇港的貨輪整裝待發。作為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舉辦地,天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支點,也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陸海交匯點,與上合組織國家頻繁的貿易往來,已是日常圖景。
多維度的經貿合作,讓中國的發展智慧與世界交融互鑒。從陸上通道的“鋼鐵駝隊”到數字經濟的“云端走廊”,上海合作組織正以務實合作成果,書寫著多邊貿易合作的嶄新篇章。
串聯陸海通道
“希望將中國的經驗技術,將來直接用在阿斯塔納輕軌的運營中,保障乘客安全。”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達爾罕是當地輕軌項目選派中國學習培訓的學員之一,為期90天的培訓中,他將在中國開啟沉浸式實操培訓。
6月,來自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首條輕軌列車駕駛員隊伍的29名學員來到天津,為當地首條輕軌線路的開通做準備。這是2024年4月天津軌道交通集團簽署阿斯塔納市輕軌一期項目咨詢服務合同后,雙方又一次深入交流。
圖為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拍攝的中國·西安哈薩克斯坦碼頭標識。新華社記者 李任滋 攝
在培訓期間,阿斯塔納市輕軌一期工程正在建設。這條線路通車后,將改變當地民眾的出行方式,為他們提供綠色、便捷、舒適、安全的現代化交通體驗。
打通山海間的物理阻隔,是上合組織國家交流互親的重要目標之一。
今年7月,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高官會議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交通部長第十二次會議在天津召開。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上合組織國家在交通等基礎設施領域積極深化合作,促進區域互聯互通與貿易便利化。
阿塞拜疆數字發展和交通部運輸政策司司長法里茲·阿里延說:“去年,我們承接了超過350列來自西安、成都、青海等中國城市的中歐班列。高效運輸機制,持續推動著貿易通道的升級擴容。”
陸海通道的持續打通,正為不少上合組織國家及周邊地區帶來貿易運輸的便利。以天津為例,近年來,天津港發揮海陸聯動優勢,持續優化中歐(中亞)班列服務能力,中歐(中亞)班列實現穩定發運,跨境陸橋運量規模穩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列,搭建起高效暢通的物流大動脈。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4年途經上合組織國家和地區的中歐班列共開行1.9萬列,同比增長10.7%。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貨運量穩步上升,中吉烏鐵路項目正式啟動……區域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日漸完善,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促進多邊貿易
伴隨著機械運轉的嗡鳴聲,一批定制的高性能電動自行車走下了天津中投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裝配流水線。很快,它們將被運往吉爾吉斯斯坦。
“由于搭載了耐寒電池和山地越野減震系統,產品很受當地市場歡迎。”公司總經理郭海龍說,企業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已經突破了20%,幾項戰略合作協議也剛剛簽署完畢。
出口量的持續攀升讓企業對未來充滿信心。“公司計劃年內新建3個海外售后服務中心。”郭海龍說。
中投科技是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貿易增量的一個剪影。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5年前7個月,中國以陸路運輸方式同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進出口貨物總額達6774億元,增幅為7.4%;以航空運輸方式進出口貨物總額達2510.1億元,增幅為44.6%。
貿易擴容的背后,是更多領域的攜手合作,這也為多國的技術進步與市場提質帶來了機遇。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首席專家孫德嶺團隊與巴基斯坦等國家有長期的合作。但去往當地考察后,孫德嶺卻發現,由于農業設施和種植技術相對落后,即便是專門為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繁育的良種,成活率也比國內低不少,育苗效率不高。“當地一畝地大約需要半兩種子,是國內用種量的三倍。”孫德嶺說。
為提高栽培效率,專業技術人員開始分批駐扎在海外,對當地的種植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同時,孫德嶺還與巴基斯坦多所大學開展了遠程教學合作,為當地大學生教授蔬菜育種課程。如今,孫德嶺團隊的種子出口量已達到十噸以上,2025年銷售額預計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良種和農技的“雙管齊下”也讓更多當地種植者增產增收。
在全球地緣政治沖突頻發、貿易壁壘加劇的國際形勢下,上合組織國家間多邊貿易合作不斷豐富。
3000億、4000億、5000億美元大關……商務部數據顯示,近五年來,中國與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貿易額接連有新突破,并于2024年達到512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2.7%。
鋪就“數字絲路”
打開烏茲別克斯坦數字技能應用智能教學平臺,AI智能體便跳入使用者眼簾,在對話框內輸入需求,便能有針對性地提供智能回答。
中科銳眼(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洪宇介紹,這是為烏茲別克斯坦學員量身打造的虛擬課堂,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及自然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能夠為當地培養符合需要的數字人才提供支撐。
數字轉型是經濟發展的“催化劑”。近年來,上合組織國家不斷拓展合作邊界,積極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數據治理規則“軟聯通”。
“客群從東南亞一直擴展到了中亞和歐洲。”從事跨境電商的趙燕將公司入駐“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以來,訂單量不斷走高。
2024年9月,“絲路電商”綜合服務基地正式揭牌,核心目標是解決上合組織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企業在發展電商時面臨的痛點、難點和堵點。
近一年來,基地充分發揮政策集成、物流樞紐和數字平臺優勢,持續推動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在跨境電商、數字支付、智能物流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中國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全行業直接投資存量超過400億美元,投資項目從能源礦產、冶金化工、基礎設施建設等傳統領域,逐步向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拓展。
在吉爾吉斯斯坦,中企參與建設的5G網絡覆蓋主要城市,互聯網普及率從43%提升至70%以上;在俄羅斯,中俄共建的魯班工坊首期建設“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兩個專業;在土耳其,數字產業等領域的對華合作項目持續推進……數字領域共建共享的趨勢不斷深化。
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數字前沿技術創新應用、數字治理規則協調共商,在上合組織的合作框架下,數字之光還將惠及更廣袤的大地,一條“數字絲路”也將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