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電動兩輪車領域的領軍供應商,綠源集團控股(以下簡稱“綠源”)業務版圖貫穿設計、研發、制造與銷售全鏈條,憑借近三十年的行業深耕,已成長為兼具技術實力與品牌影響力的標桿企業。
自1997年“綠源”品牌誕生以來,始終以“耐用”為核心定位,喊出“一部車騎十年”的鮮明口號。依托液冷電機、數字化電池系統等核心專利技術,綠源成功構筑起差異化競爭壁壘,成為行業早期入局者中持續領跑的典范。
步入2025年,綠源已構建起“三箭齊發”的戰略布局:以傳統電動兩輪車為業務基石,以高端電助力車品牌LYVA為第二增長曲線,以換電、租車生態平臺為未來潛力方向。這一戰略的強勁增長動力已在2025年上半年初步顯現——當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2.2%,凈利潤同比增長66.9%,毛利率提升1.6個百分點,充分印證了綠源產品結構優化與“一主多元”戰略的成功。
技術“護城河”:以創新筑牢發展根基
2020-2024年,綠源研發費用復合增長率高達28.8%。公司每年投入超2億元的資金用于電動兩輪車的耐用性、安全性、續航及智能化的研發。公司研發驅動的經營思路,是形成綠源產品競爭力的核心。通過先進科技的賦能,綠源旗下產品在耐用性、安全性、續航能力及智能化等方面的取得了顯著的競爭優勢。
差異化品牌:重塑產品價值定位
依托核心技術優勢,綠源提出“一部車騎十年”的“耐用”品牌主張。截至2025年6月,公司有效專利達912項。
具體來看,其液冷電機技術可使電機工作溫度降低38℃,壽命達到傳統電機的3-5倍,且提供10年質保;數字化電池系統則通過AI智能養護技術,攻克低溫續航衰減難題,實現電池3年質保,進一步強化了用戶認知。
展望公司未來成長性,從“三箭齊發”的增長戰略以及產能規劃以及海內外眾多的銷售網點的角度看,依然有不俗的增長空間:
第一曲線:傳統電動兩輪車——夯實業務基本盤
傳統電動兩輪車業務為公司的基本盤與現金牛業務,2025年上半年,公司增長動能穩定釋放,電動自行車銷售收入同比大增29.2%。隨著后續公司產品競爭力的持續穩固以及在智能化等領域的高端化發展,增長前景清晰。
第二曲線:高端品牌LYVA——激活核心增長引擎
通過高端品牌LYVA,綠源進軍電助力自行車(E-Bike)等高附加值產品,瞄準高收入人群的輕運動與代步需求,應用場景覆蓋短途代步及輕運動,該曲線旨在抓住消費升級趨勢,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
第三曲線:租換售一體化生態——布局長期價值
通過構建“租賃+換電+銷售”一體化生態服務平臺,綠源正逐步實現從傳統生產商到出行生態引領者的轉變。通過著眼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奠定未來5-10年的業績增長驅動力。
第三增長曲線的戰略落地已初見端倪。綠源不僅與哈啰、滴滴青桔、美團三大共享出行服務商建立緊密合作,還攜手“嘟嘟換電”打造國內領先的電動自行車智能換電服務平臺,目前“嘟嘟換電”已鋪設超2000臺換電柜。同時依托全國14000家智慧門店網絡,打造“3公里即時服務生態圈”,重構用戶從購買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體驗。
面向更長遠的未來,綠源已前瞻性布局具身機器人產業鏈,目標成為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這一戰略選擇并非偶然——依托在電動兩輪車領域積淀的"電機、電池、電控"三電核心技術,以及在規模化生產、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形成的產業優勢,綠源正聯合8家科研機構、20家核心企業及產業鏈配套服務商,牽頭成立金華開發區機器人產業聯盟,加速推動機器人業務的規模化落地。
產能與渠道:為增長提供堅實支撐
在產品力與服務力升級的背后,是綠源對產能與渠道的戰略性布局。目前,公司已形成浙江金華、山東臨沂、廣西貴港、重慶四大現代化生產基地的全國產能版圖,將為綠源應對市場需求增長、拓展業務版圖提供堅實的供給保障。
在渠道端,綠源構建了“線下深耕+線上破圈”的全渠道體系:線下以超14000家零售門店覆蓋31個省級行政區、328個城市,形成密集的服務觸點;線上則積極擁抱新零售浪潮,在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等主流平臺開設官方旗艦店,創新推出“在線下單+實體店試駕/取車”模式。近一年來,該模式已為門店精準引流約30萬臺電動兩輪車,消費者滿意度同比大幅提升20%,成功打通線上線下流量壁壘。
在夯實國內市場的同時,綠源的全球化戰略已結出碩果。目前,其國際業務已拓展至泰國、印尼等37個國家和地區,本地化生產與服務體系的搭建更讓企業具備了承接全球市場需求的能力。短期來看,國際版圖的擴張已進入收獲期——2025年上半年,國際銷售額同比勁增45%,成功進入3個新興市場,新增17個渠道合作伙伴,海外業務正成為企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一部車”到“全場景服務”,從“制造”到“智造+服務”,再到“機器人+”的高端突圍,綠源正以清晰的戰略路徑與堅定的執行力度,書寫著中國出行產業的創新篇章。(鄒易)